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

在德國吃到的水果

此時此刻的我,正在吃台灣當令的水果-玉荷包(荔枝)。
去德國前,我並沒查當地五月時令水果,
是到了德國的超市,看到有什麼買什麼,也沒特別留意是不是進口。

十幾天的旅程中,我吃了六種水果,
蘋果,酸味比甜多;

香蕉、番茄,與台灣差別不大;

樹莓(Himbeere),頭一遭吃過,台灣沒販售,
它的味道,我找不到我曾吃過食物能形容,酸味中帶點清新感,勉強能接受。
一小盒約一百克,我有吃完;

葡萄,超甜超好吃,個人感覺遠勝台產,我因此買過兩回;

藍莓,台灣進口的,酸的居多,在德國(或許是進口),甜的居多,
比台灣見的大顆些,也比較好吃許多。
椰果,是真的剖開椰子,削下內核,咬下去很硬,帶黏液,味如嚼蠟.。
買一小盒,吃一小條,我就放棄全扔了。
我懷疑,會不會它是拿來作料理、作糕點用,不是直接拿來吃的。

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

旅行宜事前規劃

****問題由來已久*****
五月七日,當我看到旅伴寫的德國旅遊行程表,所謂的2.2版。
裡面多數僅寫每天的出發時間及目的地,
如:"2017/6/2,搭 6:55 ICE 到海德堡 8:04 "。

我開始擔憂、疑惑:
「就快要出發了(五月二十去德國),它是最終版嗎?
 至全然陌生的國度,這會不會太敷衍了事了?」
於是,透過SKYPE,
我問:「行程表裡怎麼沒寫景點?」
他答:「你都沒提你要去哪啊。」
我:「我有講必去的阿,布蘭登堡門、德國議會、無憂宮、
   新天鵝堡、科隆教堂、慕尼黑瑪利亞廣場。
   其餘的,照去年我給你那一份我朋友(以S代稱)的旅遊計畫。」

如此的對話,重演好幾次了,先回顧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發生之事吧。


約去年十月底,我跟這位旅伴一同訂今年五月去法蘭克福的機票,
有半年以上時間作準備,綽綽有餘。然而,他說不早點弄好,不能放心。
之前我向他提過我有朋友S去德國度蜜月,有分享自助行程給我,他說想參考,
因此,訂完機票的隔天,我就轉寄給他。
除此外,他還買一本德國旅遊書。數天後,初步行程表-0.1版出爐,
並跟我說:“行程由他處理,我負責訂旅館以及德鐵車票、門票等等”

對我而言,訂德鐵車票以及旅館很簡單,
行程又可以偷懶不做,實在太好不過了,便欣然同意。
而接下來,我等他確定好「搭乘德鐵的天數」和「住宿地點及起訖時間」再行動。
此外,0.1版中,對於某日清晨自柏林坐車6小時到慕尼黑,我有疑問。
我問:「為何那天不坐夜臥車呢?」
他答:「晚上坐車危險。」
這令我不解,但他非常堅持,談不動。
其實不只這段,另有兩個移動日,各要坐一趟長距離、4小時以上的火車,
亦在他執意下,一早搭。原有12天完整天,硬是被削減快2天。
再說個題外話,那安全的6小時,他用來打手機電動。


一開始,旅伴跟我說有14天要搭德鐵。
我心裡感覺怪怪的,為什麼德國待14天,搭14天,
莫非德國不像日本有城市1日券之類的嗎?
我便徵詢S意見,S說:「如果錢太多,可以給我。」(一天要價約30歐元)
於是我對他說:「你再查查,我問過我朋友,不需要那麼多天。」

過了幾天,他說:「已經盡力減了,仍至少要10天。」
所以請旅行社代訂"德鐵一等車廂,一個月任選十日票,兩人719歐元"。
(原本計畫就是透過旅行社買)
同時,他又詢問旅行社,我們預計入住那幾間旅館的價錢。
經和網路價相比,旅行社開的較便宜。我們就將車票、住宿交給旅行社全權處置。
等於說,我個人的行前工作,到此只剩訂"預約新天鵝堡門票",和"萊茵河船票"。

陸陸續續他又出了行程0.2版、0.3版、2.1版...
他為了讓我大致了解,將他買的旅遊書借我看一個月。
然而,我看行程表次次進版,一直以來,會問的就是「怎麼沒寫景點?」,
便一再重複類似起頭那段對話,之後他彷若無事,一無進展。


應該是今年三月某一天,當時已領取車票。
他突然說:算一算,十天不夠用,得再買一天來回票,請我幫忙訂。(訂票是我的任務)
可後來,他說德鐵網站訂票很容易,他買好了,找機會向我拿錢。
又說:他很擔心我都沒有好好看行程,到德國不知道怎麼辦,
因此,去之前約一天見面,大概五月上旬,紙上跑一趟行程給我看。



*****本性難移*****
開頭的對話,便是發生在約相見的前幾天,我看了他今年四月新給的2.2版,
行程仍舊是一面A4紙多一點,每天描述平均不超過30字,我才再問景點問題。

他答我:「你說的必去的(景)點,已經在計畫裡面了。」(事實上,沒寫)
我說:「那除了我說的,你有沒有絕對要去的地方。」
他答:「我打算前一天晚上再想。」
我聽了直覺:完蛋了,他一個晚上要想妥絕對要去,完全狀況外,
便說:「最好先挑好景點,這牽涉其開放時間和交通,
    否則怎知道要搭什麼車,地點怎麼排才走比較順,和時間如何分配。」

他說:「不然,你說我行程要改什麼?」
我答:「寫景點阿,至少得寫回程時間,避免沒車(公共運輸)回旅館。
    分工好了,兩週14天,你負責第一週,我第二週。」
而後,我又叮嚀他:
 「網路上講德鐵會誤點、也可能停開,要有多點備案。」
他答:「我都選直達車,不用轉車。」
我回:「直達車就不會誤點,停開嗎?」,他沒說話。


一兩天後,他給我2.3版,我瞄了一眼,僅多了每天回程時間
不知能說什麼,我還是把先弄好第二週的部分,其它,等見面時談。
此時,也勾起兩三年前,本來已經遺忘的回憶。

2013年,他頭次一個人去日本自助旅行,他知道我有經驗,向我尋求幫助。
我就幫他弄妥住宿,以及修改之前的行程給他,
這份行程可視為簡易而保守的入門款,照著買車票,照著走,不會有任何差池。
等環境大略熟悉後,便可自由調動取捨,這才是自由行,走真正自己想要的行程!

沒料到,他旅行那週,每到一地,就傳LINE問我,下一個地點如何到。
比如在JR東福寺駅,就問:「出車站後怎麼走?」
當時我雖然在上班,但實在不好意思不回他。

這事很詭異,他手頭有詳盡的行程,手機有GPS,都已經這麼簡單了,怎會不停問?
如果是第一天難免慌張,但天天問,就令人匪夷所思。
而我回的,就按照我排的,就這樣,跟規劃路線一模一樣,沒追加,沒減少。
我懷疑,他無論是啟程前或旅途中,
壓根沒查過我寫的地點,沒想過怎麼玩,全賴別人教,這才一點不差。


2014年,他跟我一起去北九州玩,桃園機場候機時,我問:
 「去年(2013年),你有辦日本網路,這次去你有辦嗎?」
他說:「沒有,那個貴死了。去年是因為可以線上問你怎麼走,我才辦的,
    現在有你帶路,我幹嘛辦。」

北九州這趟旅遊,行程是我排的。
我想畢竟大家都是花自個錢旅遊,
為表尊重,去之前我問他:「你有沒有想去的地方?」
他說:「沒有。」
我再問:「有一天,我不知道要排門司港還是太宰府,這兩個地方我全去過。」
他說:「你決定就好。」
我說:「不然,我留一天給你排。看想去哪,你再跟我說。」

而最後,那一天的下場是,空白
我主動補上一間寺廟跟魚市場的行程,吃完午餐,走到博多市的天神,
我問他下午要去哪?他說不知道。
天神有旅遊中心,我叫他翻閱DM的推薦,然而,他依舊沒主意。
我就坐在天神車站附近的百貨公司無聊到睡著,醒時問:「要不,去王貞治博物館?」
他說沒興趣,我便回旅館睡覺,那半天就這麼度過。

所以,我估計假設這次去德國玩,依他所言:「前一天晚上再決定」,
極大可能結局像在天神的那下午,獲得充足睡眠。



****警覺不妙*****
五月八日,我一著手處理第二週行程,第一個小時就發現大錯誤。
有些地點可以用"邦票"到,不需要用到德鐵票。
我十分篤定,德鐵票不用買到11天!

我就跟S講:我發覺我旅伴應該不知道邦票這回事。
S說:「去德國自助旅行的人,一定會知道邦票。」

他花了六個月,如果他連這個不清楚的話,那更別提我們遊歷城市的一日票了。
德國車票的細節很多,有的票要送打票機;
(自動售票機賣的票,沒日期,所以要送月台口的打票機,打上日期。沒打,視同逃票)
有的票要簽名(護照上的姓名);
有的票牽涉到範圍(城市分成數個同心圓),票價依此定。
不管是買錯、操作錯,被查到,皆視同逃票,罰60歐元。
(德國查票頻繁嗎?就我那十幾天的經驗,經常一天被查三次。)

此時,我自覺此時此刻只能靠自己。
後來也證實,在我說之前,他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邦票

最終,我將所有行程完成(第一週行程,最後是我弄),
計算德鐵票所需天數,僅7天就好,並非11天。
若早點發覺而改買,可以省下76歐元以上,再加買錯票的退票手續費19歐元。



*****推翻重來*****
五月十日,約見面那天,用完餐,他說要快速帶我跑一趟行程。
到這天,我大致將第二週行程整理好七八成。
而聽他講行程,乃至說到第二週,我反倒疑惑更多,無絲毫踏實感。
我記得當時我問他五個問題。

第一個問題,我問:
「第二到第四天,我們住柏林,
 第三天行程,要去漢堡,第四天我們去忘憂宮,第五天一早離開柏林。
 為什麼要捨棄柏林,去漢堡,坐車來回時間要三小時,
 是不是有一定要看到的景點,否則,為何要捨近求遠?」

他答不出,拿出他那本旅遊書,圈給我,說漢堡這裡有舊城區。
我又問了一次:「有你非得看到景點嗎,所以才不留柏林。」
他說:「沒有,不過柏林可以逛的地方很少。」
我說:「既然沒有,何勞多花三小時,那柏林的點你說少,你要逛哪幾個呢?」
他支支吾吾答不上來,終於說要再找找。
我感覺非常不妙,柏林一個景點都說不上來,但仍請他繼續說下一天的行程。


他說到慕尼黑時,我提了第二個問題。
我問:「你慕尼黑排一天半,你要去哪個景點?」,他頓住思考。
我說:「我一定要去瑪麗安廣場看11點或12點或下午5點的樂鐘表演,
    你有沒有什麼想去的。」
他說:「BMW博物館,跟巧克力博物館。你那個排早上去,我的排下午去。」
我問(我知道BMW在慕尼黑):「巧克力博物館在哪?」
他拿出旅遊書查,查不到,又拿出google地圖找,還是找不到。
因為我排第二週的行程,我知道科隆旁邊有一個巧克力博物館,
我問他是不是在科隆那個,他說是。
這兩地相差了五百多公里,我實在不曉得該說什麼。

附帶一提,這趟旅程,有兩個地方不在我行程之內,他強調必定要加
一個是柏林的咖哩香腸百年老店;一個是科隆的這間巧克力博物館。
在科隆那天從巧克力博物館出來時,他對我說:「我覺得不值得門票價(11.5歐元)」
看起來,這不是單純地點搞錯而已。


我請他接續講下一天行程:國王湖,這裡我問了第三個問題。
這次,他說的內容聽起來就合理多了,
坐船去什麼地方,看什麼景點,講得出來。我後來對資料,僅一些小瑕疵,還好。


再來,說到海德堡,他只寫去程跟回程時間。
雖然我已經排好,但正因為我查過,我知道購買什麼票最實惠,
所以我不得不探探,他沒寫是要做何打算。
他說僅寫火車往返時刻的原因是,老街就在車站旁邊,全靠走路便可。
他拿出google地圖指車站旁的一條街給我看,
然後跟他旅遊書上的街名一對,兩名稱不一樣,這下尷尬了。
我就說:
「我查的結果是,著名景點都在某某區域,
 買海德堡通票搭車過去大約十幾分鐘,這樣比較快。」
便指給他看是哪一個區域,沒多久在那兒找到他說的那條街名。

由於我第一回查德文(只有德文介面)公車,對此印象特別深。
我相信查過的人,不可能忘記語言隔閡所造成的複雜。
合理懷疑,他沒看地圖,也沒查過公車,一次也沒有。


到目前,柏林、慕尼黑、海德堡說錯,僅國王湖有概念,25%正確率。
我接著問,法蘭克福行程,包含怎麼去搭飛機。

他說要買「一日票」去玩。這時,我問他要去哪個景點,他又默然了。
我說:「我查過我要去的最遠的景點,羅馬人廣場,
    離我們住處1.8公里,用走的就好。還有....」
他只是聽我說,好似前所未聞。
至於最後一天,他說要買法蘭克福卡去某某花園,這我就不知道了。
看起來,一樣走的就會到(2公里以內),我不了解買法蘭克福卡的目的。
而我問逛完要搭什麼車去機場,他倒是說對了,S9。


不單這五處,2.3版有太多不合理、錯謬之處,
比如飛機7點10著陸,他排7點35火車;
又比如弄錯某宮殿的開放時間等等,繁不及備載,就不說了。
這場所謂的「行前會」,我得到的結論是:
"此次行程由我處理,兼負責訂旅館以及德鐵車票、門票等等。",重頭來過吧!



*****事前規劃有餘裕*****
我何以兩週內排好景點與查妥交通路線及時刻?
仍是回到原點,我是參考朋友S的行程,才有辦法這麼快。
有趣的是,旅伴看到我的版本後,便採用而放棄他的。

好像是旅伴或誰問我的:
「為何如此堅決要事前安排好(而不是前一晚再看,或者當場再說)?」
我的回應是:
「我花這麼多錢到當地,是要玩得開心的。
 不想到時有看不懂交通,慌張出錯的遺憾,
 或者窩在information排隊問問題白白浪費時間、精神(代購車票,多2歐元)。
 那些所省下的精力,則可以妥善處理突發狀況及玩樂。」

縱然時間緊迫,
每天的行程我至少花三小時以上調查、排序、校對,致使旅程非常流暢。
依照著走,不花心思,能專心在美景上。所以,我認為旅行本應事前規劃。

或許這還牽涉到個人價值觀(金錢觀)吧,
我講哪兒能省錢、哪兒避免罰錢、
此行好幾萬元,不想白跑一趟的這些觀點,過於世俗。
但是我真的是錢有限,沒辦法像我旅伴那套自由行玩法:
出上述紕漏,沒啥大不了,錢能擺平。


那難道這次一如規劃,沒有變更過嗎?答案是"有",發生四次。
第一次是買百靈油,去的前一晚我請旅伴查,我又核對一次,沒出問題。
第二次,Bonn到Koln,我找的,沒出錯。
第三次,旅伴臨時起義要買小熊軟糖,路線全由他搜尋,我沒複查,
    結果坐錯方向,再回坐。
第四次,最後一天到機場,我行程表去機場的兩種車S8、S9,要等二十幾分鐘才來。
    他說他去看布告欄的交通路線圖,有沒有其他種車。
    他查完回來說S1也可以坐。
    當我們進入S1後,我瞧了一下車上交通路線圖,跟他說這車不會到機場阿。
    他看看也說是,我們趕緊離車廂,當然就沒耽擱到登機。

後兩次的差錯,讓我慶幸自己有事前規劃、有做功課,
不然,會出什麼亂子都很難講。
就像我這位旅伴登機前跟我說:「糟糕,忘了帶那本旅遊書了。」


還有,在6月1日那天,回台灣前兩天,旅伴忽然跟我說:
「德鐵,我們只能買任選十日票,
 因為再怎樣用其他票種替代,都沒辦法減至五天。
 十日票的下個價位,就是五日票。」

試想,當我對他說用邦票可以減少購買德鐵日數時,我怎可能沒有查過德鐵資訊。
十日票的下個,是七日票。而且這次使用七日,足矣。

我不明白他何出此言,是真不知道呢,抑是知道,想圖個心安呢?
就當不知道好了,非蓄意,而且在那時,早已於事無補了。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I want to...

在飛機上英文點餐、點飲料,
我習慣說品項名稱,而我朋友是講整句,
他句子是這樣的:I want to wine... I want to beer...

因此,有一回,空姐就給他兩杯beer,接著對他講一段話。
我英文聽力沒那好,聽不太懂。我朋友就解釋給我聽,空姐是說:
因為怕飛機搖晃大太,所以不給他啤酒罐,幫他倒成兩杯。

我就在想:罐子怕搖晃,難道杯子就不怕嗎?太令人疑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