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

虧損二十年的廢五金回收廠

很久前,我表弟在廢五金回收廠工作過兩年,和我分享當時見聞。


先講那間廢五金回收廠的主業,
他們主要是回收含重要金屬的廢棄物,把當中的金屬成分取出收集,轉賣營利。
比如,收(買)廢電纜線,然後去掉外裹的絕緣塑膠,拿出銅芯論斤賣錢。
表弟沒跟我說過公司名稱,好像不怎有名氣,我想縱然表弟說了,我恐怕也記不住。

公司經營權是父子相傳,標準家族企業,
而且,上游、下游業者全是他們親戚。(這叫「一條龍」嗎?)
換言之,台灣南部某大區域(好像是整個高雄)的廢五金生意,都由他們大家族所把持,
沒聽說有任何人可打進這市場,與之競爭。


照說,已經做到獨家壟斷了,應該賺到盆滿缽滿吧!
但有趣的事情來了,他們連年虧損,一虧就是二十年,
我表弟入職那年,年終收支結餘是負兩百萬。
俗話說:「殺頭的生意有人做,賠錢的生意沒人做。」,它偏偏就可以反其道而行嗎?
確實不是如此,那是為了稅務,作帳來的,帳面下從未虧過,並且獲利豐潤。

這件事對我造成的影響是:
當我看到某些公司看似入不敷出,卻能拆公司上市、搞不相干副業,
或苦心孤詣地堅持理念、繼續燒錢等等,出現種種不合理現象,
我便會想,會不會有另有所圖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