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

當兵割草

時間指針回到大專集訓的那個夏季,炙熱的八月暑。


集訓結束後的接連四天,
學生分天分批下成功嶺,我被排在最後一天才走,應該是最後一批。

這四天,人數日漸減少,伙食的罐頭食物日益加多,
饅頭則越變越硬,最後一頓早餐的,根本啃不動。
這可不是因為心情,而是打飯班走太快,饅頭頭天就蒸好擱著,分四天取出。


又,這四天,從頭徹尾地打雜,事情老是突如其來,不像計畫過。
有一天,班長說:「今天來搬東西。」
一會到餐廳收餐桌,一會去倉庫移軍用品,
後來說要抬重型軍械去兵器連,卻不知班長跟誰聊後,便改弄其他東西。
總之,長官說做就做、喊換就換、叫停就停,
讓你既不閒著又摸不著頭緒,糊里糊塗把時間耗盡。

又有一天,早餐結束,班長說:
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(點兵),你們十個,提那兩桶水,跟我去靶場出公差。」
到了靶場,班長發給每人一把鐮刀跟一隻麻手套。
麻手套是握草(不是罵髒話)用,鐮刀是蹲著割草用(廢話)。
由於刀子銹黑,割得很吃力,十個人移動得相當緩慢,但班長倒是懶得理。

他不知道跑去哪兒找來割草機,
不疾不徐地安裝好、加滿油,在我們割過的草地,把草推平。


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(註1):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.弗里德曼(Milton Friedman)
上世紀90年代來中國考察,他發現工人在用鏟子挖運河卻不用重型機械,便問原因。
中方官員答:「為了創造更多就業。」
弗里德曼說道,「既然是想創造就業,那別用鏟子了,用湯匙挖吧。」

相似情形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1:弗里德曼問:為什麼不用勺子挖運河?

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

背影像我妹

我跟父親出門,我在路上看見一個綁馬尾的小姐。
我便指著她,對父親說:「爸,你看那女生,她的背影好像(我)妹妹喔。」
我爸瞧了瞧,說:「不會,你妹的屁股比較大。」
我笑了。
我用LINE(即時通訊軟體)告訴妹妹,妹妹傳生氣表情,我又笑了。


之後,我將此事分別講給兩位女性朋友聽。
一位說:「爸爸都這樣,很壞。」
另一位說:「知女莫若父。」
兩人回應都隱含著"爸爸會這樣說很合理,不意外(不ey)",再令我樂了一回。哈哈。

或許是家人的關係,換作是其他人,
事情不見得那麼容易善罷甘休(之前經歷過,註1),旁觀者所下的評語亦會不同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1:人難免有不願別人置喙的罩門 1998

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

我手寫我口,我手代我口

有人問吳念真先生:「你會讀(你好朋友)小野的書嗎?」
吳先生說:「他寫的故事,我都聽他說過,幹嘛看?」

我自省:我不也如此嗎?
我手寫我口,我的文章大都跟朋友聊過,
只因事前不會備妥談資(這一點,我應該要檢討,這可以預期),徒能給個大概的輪廓,
人名、地點、資訊來源,時常丟三落四,有時還會說錯。

因此,我覺得有應該重新講清楚的(我朋友未必這麼想),
回頭我會寫成文章,作一番查證,完整交代。
我不認為我朋友得讀文字版,因為...如吳先生所言之意,劇透了。


此外,我曾說,我寫文章的目的之一(註1),
就是同個故事,我不想一說再說,寫下好…塵封或日後複製重貼。
胡適是"我手寫我口",而我,又追加"我手代我口"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1:寫下故事,為了封存 2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