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吃不著的神戶包子

那天,從姬路城的回程,
至神戶三宮(站)轉搭阪急電車,見站內有賣包子。
我從沒嚐過日本包子,很好奇跟台灣的比起來如何。
當下掏錢跟店員說要兩個,
店員聽我講外語,邊說話邊搖頭,不讓我買。

我理不出頭緒,是我錢算錯了,抑是售完?
這時,店員拿出一張紙來,指著上面圖樣,說OK?
我立即懂她意思,向她說:謝謝不買了。
 
 
之前,聽過這麼一則故事,和這件事有關聯。
有一個人買到清朝瓷盤,非常開心,處處跟他朋友炫耀。
有天他一位朋友觀賞後,
跟他說盤子後有一行小字,必須得瞧。
他仔細看,上面寫的是"可微波"。
 

為何店員會料中,我一拿到包子就會馬上嗑,
而一定不會經過那個圖樣-"微波"呢?
我認為,對我這個外國人而言,如此推斷是十分合理的。哈哈。

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

何謂鄉愿?

我跟一網友(不知她真實姓名),
語音談話時說:「...不可做得太鄉愿...」
她中斷止住我,道:「什麼是鄉愿,哪兩個字呀?」

我言:
「鄉是鄉村的鄉,愿是一個原下面一個心。

當初在學校,老師對鄉愿的詮釋是,
一個人為了讓大家都喜歡他,對人皆迎合討好,放棄原則,打圓場、和稀泥。
儒家不認同這種人格作風,君子應當有的作派,就得像論語這段話所楬櫫的(註一),
弟子請示孔子:「一個人做到所有人都喜歡,老師你認為這人怎樣?」
孔子答:「未必好」
弟子又問:「一個人做到所有人都厭惡,老師你認為這人怎樣?」
孔子答:「仍是未必,還不如,所有好人都喜歡,所有壞人都討厭他。」」


事實上,論語的鄉愿,僅說:鄉原,德之賊也。
對我而言,難以推知想表達啥。
反倒是孟子萬章篇的相關解釋,就清晰多了。
可參考明慧學校的翻譯(註二),如下:
孟子得意門生萬章,勤學好問,對有件事一直迷惑不解,
萬章請教孟子說:在鄉里大家都公認鄉愿文質彬彬、逢人恭維、不道人長短、不說人是非,
從不得罪於人,人人都說鄉愿是好人。
為甚麼孔子說他是壞人,討厭他,並且還批評鄉愿是「德之賊」,這是甚麼原故?

孟子回答:鄉愿是個聰明的人,做人處世八面玲瓏、面面俱到,文質彬彬,逢人恭維有禮

一心只會討好別人,取悅別人來塑造自己忠厚老實、公正廉潔、與世無爭的形象,
騙取別人對他的好感,希望人人說他是好人。
說是一套,做又是一套,只顧自己的利益,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親和好人的樣子,
不敢說實話,不敢論是非,罔顧道義。
這種人是「同乎流俗、合乎污世」之輩,這種偽君子的假好人,
表面看起來是好人,其實是騙取民心、不忠不義、同流合污的壞人,
對社會國家沒有益處,所以孔子討厭他,稱呼他為「德之賊」。



-------
註一:子貢問曰 : 「鄉人皆好之 ,何如?」子曰:「未可也。」
「鄉人皆惡之,何如? 」子 曰 : 「未可也。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惡之。」

註二:歷史故事:德之賊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