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

挑人才:龜兔賽跑


大二時,老師帶我們整班同學去新竹某科技公司拜訪,這應該是我生涯中頭一次接觸業界吧。
他們的人資部門對我們介紹專業領域、產品及徵才條件等等,
我能記得的,就此件事和他們說的一段話:「錄用,我們不挑最好的蘋果,挑適合的蘋果。」
我雖不知道為什麼拿蘋果比喻,
怎麼不舉買衣服,不取大、不取小,專挑合身的,但我應該有抓到他們要表達的重點。
或許他們覺得適合的人很多,找太優秀的人怕留不久,
人事流動頻繁會造成公司損失,未若招聘中等的合格者。


幾年後,我又在報章雜誌讀到,好像是(也可能不是)同一間公司人資還是聊擇才,
說他們會選寓言-龜兔賽跑裡的兔子,而不是烏龜。
理由是:兔子比烏龜跑得快,烏龜會贏兔子是偶然事件。
因此,要選大概率成功的人,而不是那些資質差靠努力、僥倖贏的人。


對此,我的看法是:
第一點,比喻,本來就專說某一個面向,「喻依」和「喻體」兩者(註1)無法完全一致,
擴充解釋、過多發揮,總會將事複雜、產生瑕疵。

第二點,龜兔賽跑的人物設定,
兔子是有天分但驕傲輕敵、烏龜則如前述,資質差靠努力而能最終勝利。
那位人資所言的兔子,僅扣住「天分」一事,不言「輕敵」之弊,
與故事不符(沒有這特質,這故事就不成立)。他拿此譬喻並不恰當。

就像以多根筷子不容易掰斷,來講「眾人團結力量大」的寓言,
它的隱藏前提是「有志一同(抗拒被折斷)」,單談「人數多寡」這一變量,
卻有人說:群體行動容易意見多而爭吵,這無視前提、變量的反駁,同樣沒啥意義。
(同樣地,沒有這前提,這故事就不成立)

然而,即便譬喻不當,我依然懂那位人資在說什麼,大家也是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時有一篇報導講到招募徵才的事,拿龜兔賽跑比喻。
他們的心態是:
與其挑「前途不明卻努力」的烏龜,不如挑「可以看到願景」的兔子。
畢竟黑馬永遠是少數人,投資報酬率,以穩健成長為先,不寄望奇蹟。
我則覺得他們拿錯譬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照片:20191116_101035:2019年11月16日拍於千葉縣成田山新勝寺


「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」叫喻體,「用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」叫喻依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