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
日本広島県發語詞

日劇上常聽到的發語詞是「あの」,
而(目前)我常去日本的京都、大阪這兩都市,
我時時聽的是「 すみません」,甚至讓我以為這才是他們的發語詞。
且京都人又比大阪人說得更頻繁,「あの」出現頻率實際上不高...

広島人呢?
我的經驗似乎也沒聽過用「あの」開頭的,乃至「 すみません」都很少。
曾有兩三回與日本人對談,他們聽完我的提問,先說「 えと」才接著英文、或日文。

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

日本各縣特色明信片

岡山県當地特色明信片
我懷著一賭的心情,在日本岡山県岡山後樂園附近的小郵便所(台灣稱 郵局),
看能不能買到各縣當地特色明信片,湊巧看到上面這張,
開心得馬上買下,打算寄給自己。

問郵務人員:「寄回台灣,70円的郵資夠嗎( I'll send it to Taiwan, seventy is enough?)」
他把明信片過秤,說OK。然而,我有些心存懷疑,印象之中,彷彿沒這麼少。

當晚,我在寫明信片,
見到明信片的包裝套,即照片的左上角寫(日本當地)請貼120円的郵票,
我就發現古怪,上網一查,這種特殊規格的國際郵件要220円。
因此,去7-11將郵資補足。然而,有趣的事發生了。

広島県當地特色明信片



隔天,我到広島郵便所郵寄,被郵務人員制止。
他跟我說(筆談):「It's not standard postcard because it's not square. Put in envelop。」
然後,他看著我那貼上的郵票,露出無奈的表情,
拿著我的明信片問同事,瞧他動作似乎在問怎樣把它摘下。
於是,我用英文跟他說:「沒關係,我要220円郵票跟信封。」
同時,我還購買広島県當地特色明信片如上圖。(信封郵票同前又一組)


沒意外的話,2013.11.20可以收到“沒有郵戳”的明信片(郵戳在信封上),
難得的好玩經驗,哈哈。


------------------
2013.11.19 我收到了,開心。

日本広島県宮島(二)



在宮島 大願寺,一個年輕人跑過來跟我說:「Please help me take a picture」
我答OK後,他將手機遞給我,小跑步到上面照片處站好定位。
此時,我發現手機上文字是韓文。

我照完一張,準備還他手機,
他停駐原地,向我手勢比1並說:「 もう一回」。
於是我又幫他拍了一張。

他取回沒看拍得如何,連忙說完「ありがとう」頭也不回地速速離去。
我猜,自始至終他應該完全沒發現我不是日本人。
但那不重要,不是嗎,呵呵~

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

日本倉敷阿智神社(鶴形山)


逛完美觀地區,才過下午兩點。
想到倉敷物語館有展示阿智神社祭典的照片,
加上,散步時仰見鶴形山上有廟宇建築,猜想是它吧。
行程不趕,去去再回廣島吧。


但上去不到五分鐘,開始後悔了,
因為這不是適合拍照的地方,沿路處處(日式)墳塚。

依舊要向前行嗎?我自問著。
既來之,則安之。不過我照像的興致....安分很多,哈哈。
走沒多久,第一個能拍的景物出現了:阿智之藤。



依照網路資料,它樹齡300~500年,每年4月盛開紫藤花。
花開春滿,四月爛漫,紫藤花的花語是....  算了,不重要。
附庸風雅幹嗎?哈哈。

循步道稍走片刻,眼前便是阿智神社了。



好近呀,才一會功夫就從山下到這了。
走上來的目的,就是為了拍到下面這一張,登高一覽美觀地區。
然而,山未足高,不能見河流。


照片中央偏右是美觀的觀光案內所。可以比對下面這張平地我們熟悉的模樣。
(觀光案內所說:奇怪,我跟你很熟嗎?)

倉敷美觀地區


到倉敷美觀地區,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是這一幕。



臨水楓紅向秋日,瀲灩河光青柳畔。雙鵝嬉遊織如畫,西風飛墨景江南。

好似雲遊中國詩情之山水,又有如夢見歐洲浪漫之幽境。
我想起賭神二的經典台詞,
仇笑痴:「你很面熟,我在法國看過一幅畫,是不是你?」

嘻嘻~

日本岡山城上的金鯱(ㄅㄨ/)




岡山城上的屋脊尾,看到吞脊神獸,日本人稱它:鯱。
它是由中國的龍的九子之一,龍頭魚身的「螭吻」演變而來,
取其能滅火消災之意(可讀 百度:螭吻),沒有「魚躍龍門」的任何意指。


我在大阪城天守閣也見過,常見為金色,
因此,日文wiki條目乾脆稱這種建築物件為金鯱
金鯱材質分二,壓金箔和用金板張木。
壓金箔最馳名的例子,便是岡山城;
使用金板張木,最為名聞遐邇則是名古屋城。
名古屋城的官方網站(及宣傳小冊),有特別為此作介紹。


網路談「金鯱」,多數與名古屋城有關連,
細節可閱讀日文wiki名古屋城的條目。
亦可參考這網頁:名古屋的標誌-「金鯱」與名古屋城
名古屋城最具代表特色的是天守閣屋頂的那一對「金鯱」,
龍首魚身,一雌一雄分踞在屋脊兩側。
「鯱」在日文漢字裡指的是逆戟鯨,
由於其浮到水面呼吸時常會噴出水霧,
源自室町時代前期始日本許多傳統建築都將鯱魚安置在屋脊兩側,
相傳可以防止火災,後來演變為城主的權利象徵。

天守閣上的金鯱北側為雄性,高約2.57公尺,身上有194片魚鱗;
南側的為雌性,高2.51公尺,鱗片比較小,共有236片魚鱗。
原本由於太值錢了,自明治時期以來,已經有三次失竊的紀錄,
名古屋市長還曾因此而下台呢。
畢竟「金鯱」早就成為名古屋的標誌與精神寄託了。

原始的一對「金鯱」是由 1940 枚慶長大判的金子,約重 320 公斤所鑄造,
但是隨著尾張藩的財政困難,歷史上曾三度改鑄,降低金子的純度。
在二次大戰毀壞的金鯱,殘骸剩下 6.6 公斤的黃金,
後來鎔鑄成名古屋的市旗旗竿頭,1/20 尺寸的小金鯱和一只金茶壺。
現在矗立於天守閣上的金鯱,則是由大阪造幣局復原的。


「慶長大判」是慶長 6 年(1601)到元祿 8 年(1695)時期的橢圓形貨幣,
長 14.6 公分,寬 8.7 公分,重 164 克,純金度是 68%。
原本主要的用途是贈送答禮用的。

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新山口駅弁

在車站看到這款便當,覺得很炫:http://gurutabi.gnavi.co.jp/gourmet/item/7173/


*****
以上是2013年寫下的,僅留下連結,沒下載照片。
因此,現在連結一失效,無以回顧和早就遺忘當時看到的便當長啥樣了。
然而,我想,要不是華麗浮誇或者極為奇葩,我不會寫這一篇的,可惜尋覓不回了。

方才我又查了一次,新山口駅弁較多人聊的是這款便當:ふく寿司,
而這次,我非得貼出網上查得的照片。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21.11.17更新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照片出處:新山口駅弁


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

太宰府秋言秋語

楓葉多妝,唇語暮秋忘老之俳句。


菊花有瓣,不解孤寂蕭瑟之風情。

福岡太宰府梅仔餅


沒吃午餐,急忙趕到太宰府,時間已經快兩點了。
想買太宰府特產梅仔餅充飢,怕吃到不好的,找多人排隊的店,總沒錯。

這家中村屋,雖然排的人四、五人。
等待人數算是整條店家前一二名,應該是時間的關係。


不到三分鐘,我就拿到(一個)。
嘗起來如燒燙的紅豆麻糬,外乾內黏,內餡紅豆甜度微高,若搭配抹茶則美。
吃當兒,
剛好聽到有導遊對團員介紹:這一家中村跟XX的梅仔餅是此地最受歡迎的...。
我不經莞爾。


回程,我意猶未盡,追加兩個。
對店員手指比YA並說:TWO。他回我: ふたり?
我無能解釋也無須說明,答:YES。目的達到就好。

好燙,熱呼呼的梅仔餅,好吃。

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台灣新竹:希利克鳥


要到新竹山區摘柿子,
在這座橋旁(錦屏一號橋)等人會合一同上山,便下車晃晃。
橋上有很多有趣的石像,而它們其中有隻鳥,我直覺定有神話淵源,
便問同行的人:「這鳥名什麼,牠跟(原住民)哪族有關呀?」
那人答:「不知道,要問當地人。我想應該是原住民傳說的動物吧。」
 
 
後來,我忘了這事,入山後沒詢問。直到整理照片時,才想起。
以新竹尖石為線索上網搜資料,
我先是得知此處居民多為「泰雅族(勇士的意思)」,
順藤摸瓜,找出這鳥的名字原來叫「希利克鳥」(畫眉的一種)。

牠是泰雅族人的占卜鳥,被問之事的吉凶,取決於牠發出的聲音。
其神話故事,原住民委員會的網頁有說明:泰雅族-占卜鳥希利克
 
查的過程中,我習知泰雅族的傳說中,
他們祖先是從石頭蹦出生的(泰雅族人的起源,(註1)),
死後則回到彩虹橋(彩虹橋,(註2))。
此讓我一度以為這就是尖石鄉所以名尖石,
然而事實不是,那是由於該處地形地勢之故。



----------
註1:
遠古時,有一巨大的石頭迸裂,走出兩男一女,
一男見到外面世界說:「這是全新的世界」。便向外行。
另一男則說:「這是陌生的世界」。便返(石)內走。
於是剩下的一男一女來此世界繁衍後代,成了泰雅族的先祖。
註2:
泰雅族人死後,靈魂會飛往彩虹橋旁的小屋,接受祖靈的最後審判,
生前行善多的人,祖靈會引領過彩虹橋,橋的對岸是天堂,衣食豐足等幸福無比。
生前造惡多的人,不得過橋,留在原岸遊蕩。
此岸荊天棘地,毒蛇猛獸潛伏、亦有天災邪靈日夜作祟。
想到天堂的彼岸,得要游過水下有伺機傷人怪物的湍湍巨流,難如登天。

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

新北土城:承天禪寺(20130601)

在我上台北就業,我就極想找個機會來土城承天禪寺,
當時的強烈理由是,源自我信仰傾向佛教淨土宗~
然而,實在距離遠遙,又約不到有人有空偕往的情況下,遲遲未能成行。

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

『對阿』、『有沒有』、『你懂我意思嗎』、『我的意思是說』

我一直無法習慣『對阿』『有沒有』的斷句法。

有些人講話,成一段落就會蹦出一句『對阿』 ,
我聽到就會疑惑一會,我剛剛問過他什麼,或他有提啥問題嗎?
他幹嗎說『對阿』,還是現場有我看不見的東西...他不是在對我講。

另有些人,喜歡在每句話的結尾說『有沒有』。
例如前幾天,我一個同事找我,他是這樣說話的。
他: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?
我:好。
他:就是我們的source code是用svn在控制版本,有沒有。
  它每個檔案,後面都會標現在是幾版,有沒有。
  如果我們看那Log,有沒有。..
還沒聽完,我已開始迷惘...我該回答哪一個了。
我不太好意思把後面實例說出來,但又很想講這件事,就把例子改成別的。
例如:昨天我回到家了『有沒有』,我看到我媽在看電視『有沒有』...
我鬧不明白,你如果要我回答有跟沒有,
可以讓我想一下再給你答案~別一直講下去~
我是很認真在聽你講耶,有沒有? 謝謝


另外還有『你懂我意思嗎』、『我的意思是說』
這種句尾、句首的贅詞,我也覺得莫名其妙。

我認識一個傢伙,很喜歡在結尾說:「你懂我的意思嗎?」
後來我漸漸發現,他的描述及推理評論,十次有七到六次有邏輯錯誤。
我這才明白他為什麼要在後面加「你懂我的意思嗎?」,
因為大多數的人聽不懂他說什麼。

還有另一個,則喜在開頭幾句說:「我的意思是說(要問)...」
有時他會重複三次:「我的意思是說,我的意思是,我的意思是說....」

這句「我的意思是說」有時在表現「強調」,有時表示「換句話說」。
假如話好懂的話,幹嘛敘述簡單再不過的事,一再「強調」跟「換句話說」呢?
雖然者兩人語句不同,但他們表達能力極其相近,同樣是話很難懂,
真的不單是我有這種感覺而已。